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迁新居 谋新业 斩穷根——看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如何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84农业网   时间:2020-04-08    作者:佚名    来源:农民日报

山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一半以上,山大沟深、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薄弱,生态承载力脆弱。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不难想象在这片土地上战胜贫穷的难度。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141个、贫困人口30079人,贫困发生率达18.4%。

那会儿,山里有的群众还用不上自来水,沟里有的群众还住着土房子,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这里的穷,这样的穷,用眼睛看得到,用手摸得到,用心感受得到。每一个“难”都像是一座大山,牢牢拖住了大家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脚步。

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把群众身上的这些大山全都搬走!乐都区委、区政府横下一条心,誓与贫穷斗到底。乐都区委书记左耀锋说:“这几年,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易地搬迁,强化教育扶贫,让全区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小康的宽敞大路。”

经过4年的奋战,乐都区1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动态调整后的29663人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受限于地理区位、自然因素、基础设施等原因导致的缺资金、缺技术等致贫因素和贫困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紫皮大蒜、长辣椒、大果樱桃、藏香猪……说起这些特色农产品,青海人总是第一个想到乐都。如果把这些特色农产品做成特色扶贫产业,必将在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特色产业扶贫,乐都区是这样思考的,更是这样实践的。

虽已近暮春,乐都区引胜沟的草木却才刚刚冒芽。大大小小的白色拱棚和错落有致的青灰色农舍构成了整条沟里最美的景色。这里正是乐都区通过东西协作扶贫、产业强镇等项目精心打造的长辣椒特色种植产业基地。

李兴彪是寿乐镇李家台村的长辣椒种植户,早早就脱了贫。他告诉记者,去年种植了两个棚的长辣椒,纯收入有1万多元。今年,他又争取了两个拱棚,打算扩大种植规模,而且不愁销路。如今,李家台村已经投入生产的拱棚达134个。

乐都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保守智说:“所有拱棚都是根据群众种植意愿免费为大家建设的,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技术培训、种苗补贴等措施,引导和带动群众发展长辣椒种植。”

引胜沟长辣椒特色种植产业、下营沟养殖产业、卯寨沟乡村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像报春花一样次第开放。这些特色产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全覆盖,让“输血”向“造血”转变。

资源禀赋差并不意味着没有挖掘的潜力,卯寨沟乡村旅游产业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崛起的。卯寨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带领全村群众埋头苦干,让卯寨的山坡绿起来,让乡村旅游热起来,也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了起来,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

村民李善玉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说:“以前真的穷,可现在我发展起来了。家里养的猪、羊、土鸡、鸽子都直接供应景区的餐饮公司,每年的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这还不算爱人在景区打工的收入。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下山上楼幸福圆梦

乐都区七里店安置小区是青海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里集中了乐都区马厂乡、马营乡、芦花乡、李家乡、中岭乡、共和乡、城台乡、蒲台乡、中坝乡、寿乐镇、高庙镇等11个乡镇1946户搬迁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50户4775人。

“搬迁的贫困群众原先大多生活在山里,处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状态,生存条件严酷,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山里的耕地基本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靠天吃饭,生产成本投入高、产出低,群众增收非常困难。”乐都区扶贫开发局局长晏尚福说。

走进安置点,道路整洁、楼房林立,花园树木别有景致。不仅如此,社区医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生活超市、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66岁的老人李玉莲热情地招呼记者进门。李玉莲是马厂乡八旦村村民,去年10月搬进了新居。

她告诉记者:“山里穷,住的都是土房子。在山里生活了几十年,我连乐都城里都没有去过。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还能住上楼房,而且一下子就搬进了城里。以前吃水、看病、孙子上学是家里最发愁的三件事,现在都解决了。”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乐都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干旱山区整乡整村搬迁试点,如今已建成七里店、“梦圆居”、李家壕等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乡镇160个村的7466户24993名群众下山入川,进镇住楼,圆梦新居。

芦花乡丰洼村村民来金忠一家人去年底搬进了“梦圆居”安置点,在新房里开开心心地过了个年。他说:“能从山里搬到城里,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的政策好,给了我们贫困群众大实惠。我们自己更要撸起袖子加把油,让日子更红火。”

再过一周,来金忠就要到电网建设的工地上务工去了。他告诉记者,按照每个月6000元的工资算,4个月的工期下来能挣到2.4万元,再算上妻子打工的收入,算上家里托养的11头猪的分红,今年的日子差不了。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党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要求要重视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家庭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其实,对这一工作的探索,十多年前就在乐都区开始了。2009年,乐都区政府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贫困地区儿童“早教试验项目”,即“一村一园计划”。在农村开设类似于“教学点”的村级幼儿园,最大程度地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创造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长期参与这一工作的乐都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永鹤告诉记者,通过十年的努力,山村幼儿园设置乡镇已从起初的9个乡镇扩大到现在的15个乡镇,共开办了97所,覆盖了全部山区乡镇,覆盖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92%,行政村覆盖面达到89%。

据记者了解,这些幼儿园为所有入园的孩子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区财政按照每个孩子每年600元给予幼儿园经费补贴,并对贫困家庭入园的孩子给予生活补贴。

在寿乐镇杨家岗村幼儿园,老师们正忙着给教室消毒、打扫卫生,为复学提前做准备。该所幼儿园共有31个孩子,配备了4名教师。各式各样的教具、各种游乐设施,以及墙壁上、桌子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手工创作,与城里的幼儿园并无两样。

韩春英的儿子今年6岁,9月就要从这里升入小学了。他说:“村里的幼儿园,真给我们帮了大忙。这里不收学费,给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减轻了不小的负担。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不少东西,我们也可以放心地外出务工。”

张永鹤说,十年来,乐都区政府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努力,把实施“一村一园计划”作为“教育兜底工程”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扶贫工程来抓,先行先试,善作善成,使最应该由政府兜底的贫困边远地区学前教育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

乐都自古崇文尚文。长期以来,乐都区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途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精确瞄准教育薄弱领域和贫困群体,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