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分类脱贫 甘肃庆阳啃最难“硬骨头”

84农业网   时间:2018-12-28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脱贫攻坚越到后期,难啃的硬骨头就越多,攻坚的难度就越大。为确保每个贫困户按期脱贫,甘肃省庆阳市在落实省上在贫困村实施的“一户一策”的同时,把未脱贫的贫困户按照收入和劳动力状况又精准细化分成四类,通过“分类指导”脱贫,实现了“一户一策”与“331+”产业扶贫的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提升、就业扶持、互助合作、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确保一、二类贫困户产业就业全达标,三、四类贫困户入社配股分红全覆盖,打响了全市剩余2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攻坚战。

“一户一策”攻克贫困堡垒

隆冬时节的庆阳山塬上,忙碌了一年的贫困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牛羊膘肥体壮,苹果大丰收,中药材种植成功,合作社也要分红了……纷纷盘点一年来的收成和发展,谋划来年的打算。

走进宁县金村乡兰庄村张田春家中,张贴在墙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完成情况进度表上,填写着“落实养蜂奖补资金5000元,养驴产业奖补资金7100元,落实一、二季度二类低保3人5220元……”

今年,帮扶干部了解到老张以前有过养蜂和养驴的经验,便积极动员他发展特色养殖业,帮助他购置了10箱中华蜂、8头驴,让其参加了县乡相关养殖技术培训,还引导他加入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参与入股保底分红。

截至目前,张田春养蜂收入4000元、养驴收入3000元,再加上儿子田军旺的打工收入,今年家里就能摘掉贫困“帽子”。“‘一户一策’的帮扶菜单,让我的生活总算有奔头了。”张田春说。

“一户一策”让镇原县殷家城乡白家川村村民白秉君建起了标准化棚舍,发展起了“养殖产业”。“我养的20多只羊、3头牛,就是扶贫贷款和到户产业扶贫资金扶持起来的。”白秉君说,有了稳定的发展产业,脱贫摘帽也就快了。

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庆阳市通过分类指导,采取“一户一策”,以“331+”产业引领等精准扶贫模式,使贫困人口从80多万下降到2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以上降低到9.25%。今年预计可减贫1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可下降到5%以下。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指出,聚焦“一户一策”,庆阳市突出产业扶贫,强力推进深度贫困乡村脱贫工作。在精准扶贫进入关键“啃硬骨头”的阶段,不能让贫困户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要走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按照“一户一策”的扶贫模式,庆阳市创新实践了“分类指导”脱贫的工作方法。

记者了解到,庆阳市正在实施的“分类指导”脱贫,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干部在推进落实“一户一策”过程中“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进而对贫困户实施类别化指导、差异化扶持。“分类指导”脱贫就是按照贫困户劳力状况和收入来源两个要素,将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力且有技术的贫困户、有剩余劳动力可输转的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可打零工的贫困户、无劳力的贫困户四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基于此,庆阳市对6.75万户已脱贫户研究制定“一户一策”巩固提升方案,对5.82万户剩余贫困户推行“四类分类”精准施策。第一类是有劳力且有技术的贫困户,共1.4万户5.95万人,占剩余贫困户的24.16%。这类贫困户主要短板在于产业经营规模偏小;第二类是有剩余劳力且可输转的贫困户,共1.4万户5.68万人,占24.08%。这类贫困户缺少专业技能,就业不稳定,收入水平不高;第三类是有一定劳力可打零工的贫困户,共1.8万户6.88万人,占30.96%。这类贫困户家里子女幼小或有老人、病人需要照顾,家庭拖累大或者自身劳动技能很低,无法外出务工,主要是就近打零工和农业生产兼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第四类是无劳力的贫困户,共1.21万户2.95万人,占20.8%。这类贫困户主要包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或者家庭成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二类低保户,很难依靠自主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收入主要来自社会保障和救济。

华池县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章贤义是一类贫困户。他告诉记者,今年依靠“社带户养”的方式养了12只湖羊,乡上还给发了1万元的奖补资金,每只湖羊平均下2.5只羊羔,除过损失成活上25只羊羔,每只糕羊800元,今年差不多就可以收入20000元,在铁角城村养殖比种植划算的多。

为推进“分类指导”脱贫,庆阳市还进一步细化生产奖补、互助合作、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着力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有劳力且有技术的贫困户,每户到户奖补资金2万元,帮助其种养殖产业规模达到市县测算确定的产业脱贫标准,实现产业提升脱贫。至目前,全市共为1.38万户贫困户落实奖补资金2.82亿元。

庆阳市对有剩余劳力且可输转的贫困户,落实就业技能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等措施,每户到户奖补资金2万元,除技能培训所需不超过1万元外,其余部分用于产业奖补或入股分红,实现就业增收+产业托底脱贫。至目前,共为1.97万户贫困户落实奖补资金3.11亿元。“最近县里来的农业技术专家,为我们进行了为期7天的大棚瓜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病虫害防治及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家禽及牛羊养殖等技术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回去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镇原县开边镇甄沟村贫困户李巧华说。

对有一定劳力可打零工的贫困户,庆阳市给每户以2万元产业奖补资金和3万元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入股产业互助合作社分红,实现互助合作脱贫。至目前,共为1.95万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6.88亿元,预计户均年可增收1万元以上。对无劳力贫困户,落实兜底政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二类低保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増收或以2万元奖补资金入股分红,实现互助合作+兜底保障脱贫。至目前,为5200户贫困户落实了“互助合作+兜底保障”政策。

庆阳市市长朱涛指出,“分类指导”脱贫就是针对每类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发展意愿,结合自然禀赋、产业基础,确定了产业支撑、就业扶持、经济组织带动、政策兜底的帮扶思路,做到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能按期脱贫。

“331+”下的产业脱贫

“分类指导”脱贫让庆阳市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识是,庆阳老区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在三四类贫困户。要让占全市下剩贫困户近52%的三四类贫困户按期脱贫,必须依靠产业互助合作,必须依托龙头企业带动。

为此,去年以来,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庆阳市创新实施了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的“331+”产业扶贫模式,第1个“3”,就是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国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第2个“3”,就是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就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就是“+党建”“+村集体经济”,选派优秀党员千部担任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建指导员,以党建引领脱贫产业发展;采取股份合作办法,通过村集体领办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全力推进“331+”产业合作社建设。

华池县乔川乡铁角城村驻村工作队专职副队长王斌强介绍,自华池县政府办帮扶铁角城村以来,立足村情资源禀赋,细化“一户一策”,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党建+”引领,以“331+”产业扶贫模式为主导,以“村社合一”模式建办的宗清、万锦湖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带动贫困户72户;还动员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成立了华池县盈收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60亩给盘龙药业种植板蓝根,带动41户群众入社分红及植树造林等社内务工;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建办贤仁黄酒坊1个,帮扶发展黄酒酿造大户45户;引导群众发展种植荞麦700亩,糜谷500亩;完成以沙棘—油松为主的苗林结合培育8500亩。

“以前靠种地致富无望,就外出打工,外面打工挣钱特别辛苦,而且花销也大,根本攒不下钱。帮扶干部驻村后鼓励年轻人回来创业,在政策上给予照顾,我回来后就办了个合作社,现在又带动村里人一起发展,特别有成就感。村子里比以前明显有活力了。”万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万锦说。

现在,“331+”产业扶贫,让庆阳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庆阳市建成合作社2208个,其中肉羊产业合作社739个、“331+”湖羊养殖合作社108个,带动贫困户2.7万户。其中庆城县驿马杨湾兴富养殖合作社已首次分红,为65户贫困户兑付分红资金65.5万元。

实施“分类指导”脱贫,推进产业扶贫,在于啃下脱贫攻坚难上加难的“硬骨头”。庆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晓峰坦言,“分类指导”脱贫其实就是由外向内“由物及人”的过程。“物”是指各种扶持政策下,人如何发挥内生动力脱贫。各种优惠政策到户后,就是要激发内生动力让人主动脱贫,为其注入拼搏脱贫内生动力,实现真正脱贫。

闫晓峰还认为,“分类指导”脱贫坚持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导向,解决了用什么方式解决农村生产的问题;有利于培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化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村级合作社是中间链条,主要在生产环节,进入市场要靠龙头企业。市场化要靠龙头企业技术和金融支持,打造品牌,进入市场。

有关数据显示:“331+”产业扶贫让庆阳市参与肉羊产业经营主体达到308家,带动贫困户3.1万户增收9842万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庆阳市“发展草业→养羊→羊肉深加工→羊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进果园菜园”的循环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呈现出资源高效利用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庆阳市已形成了以董志塬、早胜塬等为主的10个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建成25个万亩苹果片带和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目前,庆阳市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77万亩,占全省份额的25%,年产量90万吨,产值40亿元,真正是“庆阳苹果果真好”!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